伴随着一声声鸡鸣,太阳慢慢往上爬。大阳村的村民陆陆续续前去上工。

    大队长已经站在田埂处等了,他是典型的国字脸,浓眉大眼,正派的形象配上他严肃认真的表情,颇有些威严。

    但在看见路过的小孩时,他的严肃变成和蔼,叮嘱孩子们脚下看路。

    大阳村人数不少,整整二百多口人,几十户人家。每家每户只要有点劳动力,在这个靠工分吃饭的政策下,基本都要下地赚工分。

    大队长站在那里盯着,纯属怕人偷懒或者出了纠纷,一整天下来也是少有休息的时候。

    一黝黑的中年汉子从大队长身边路过,打着哈欠十分困倦,走路慢悠悠,看得大队长皱眉,“张卫国,磨磨蹭蹭干什么?你闺女都比你勤快!”

    “快点,别耽误干活!”

    “嘿嘿别催别催,这就去。”

    张卫国猫手猫脚的来到自己的位置,拿起锄头一下又一下举起,看似十分卖力,实则大队长一眼看出来,这就是在磨洋工,照这个进度,一上午都挖不完这一块地。

    大队长无奈地摇摇头,又看向不远处在众多壮汉里那一抹瘦弱的身影,那是张卫国家的小女儿,张小草。

    十八岁的年纪,便样样都能干,一个人能干出大老爷们的满工分,做事勤快。

    两相对比,大队长对张卫国越发看不上。

    这时书记跑过来,喊了一声,“大队长,城里下来的知青到了,让咱们去接一下。”

    从去年开始,上头鼓励城里知青下乡,造福社会,于是每年都有一批批知青被分别送往各个村落,一起改造发展。

    大队长对于知青是不看好的,都是城里娇生惯养的,哪下得了地挥得动锄头?或多或少会耽误庄稼进度。

    但是领导发话,他们得全力配合。

    “你带着二娃一起去接吧,开村里的拖拉机去。”大队长摆摆手,安排下去。

    村里的拖拉机那可是稀罕东西,是村里人的宝贝,平时农活忙不过来才用一下,大队长舍得用拖拉机拉人,也是考虑到路程太远,那些城里娃娃带着行李走不动。

    书记赶紧应下,然后马不停蹄地带着二娃一起去接人。

    路过村尾的人家时,刚靠近就听见吵闹,他随便听了一下,发现是赵家又吵起来了,好像还是因为媳妇跟小姑子的问题……

    书记摇摇头,赵大娘天天跟儿媳妇吵架,也真是疼爱那个女儿……

    拖拉机轰隆隆一路,尾气不断,一时间掩盖所有的声音,渐渐远去。

    等听不见声音了,赵家赵母这才继续开口骂:“我闺女那是我自己生的,我爱宠着能咋滴,一天天不好好上工,就为了这点破事!”

    赵母指着院子一处房间,骂得口水喷溅。

    白韵落地就面临这么响亮的骂声,一时间都懵了,下意识四周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