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龙储粮
天幕中。朱绫对外扩张,只用了十年时间,就打遍了世界,将大明龙旗插遍了七大洲。这样的成就,堪称前无古人,后面也不见得有人能够赶上,毕竟历史已经发生了转变。前世原有两个日不落国家,已经被大明覆灭,领土变成大明疆域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朱绫的大明帝国,有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日不落帝国。看到这里,两个世界沉默了好几秒,而后才再次沸腾开来。“日不落帝国,太霸气,太震撼了。”“这样的丰功伟业,简直逆天。”“女帝太了不起了,也只有她这等雄才大略之主,才能打下这么大的疆域。”“大明之前有不少皇帝都很厉害,开疆扩土,英明非凡,但与女帝的日不落神话一比,真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我大明铁骑,天下无敌!”“……”新大明。朱元璋高兴得脸都快笑烂了:“这么大的帝国,这么大的疆土,好啊,真是太好了……”此时此刻,他浑然忘了,朱绫未来要化身皇族清理大师,将他的儿子们屠戮殆尽,只看到大明变成了超越唐、汉的超级大帝国。朱标也是激动不已:“好,好,不愧是本宫的好女儿!”未来朱绫是日不落帝国的皇帝。他是皇帝的爹,同样名垂青史,万古流芳。什么封狼居胥、饮马瀚海、禅于姑衍、勒石燕然,统统弱爆了。日不落帝国,将龙旗插遍全世界才是最牛逼的。马皇后也是倍感自豪:“我的孙女就是厉害!”朱棣看着朱元璋乐呵成这样,调侃道:“真有那么好吗?之前不还各种嫌弃,埋汰人家六亲不认、心狠手辣?翻脸比翻书还快,就该去学川剧。”“你小子找抽是吧?”朱元璋吹胡子瞪眼,抄起痒痒挠,照着朱棣一顿狂抽。“妈呀,又来!”朱棣抱头鼠窜。朱元璋追着朱棣满殿跑,心里那叫一个气啊!这混账玩意就喜欢拆他的台,今日非得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那么红!朱绫对于这爷俩的打打闹闹也骂了,便由着他们去。反正朱元璋这老顽固再狠再气,也舍不得对子孙下狠手。原大明。朱元璋、朱标看着天幕,眼中除了羡慕,还是羡慕。同样是朱家儿孙,怎么差别就那么大呢?人家朱绫,巾帼不让须眉,打遍世界无敌手。再看看自家这位……不对,是这头朱(猪)允炆,真是一言难尽。父子俩双双目光同时扫向朱允炆。朱允炆刚被毒打了一顿,浑身都疼,见爷爷和亲爹都看过来,顿时犹如老鼠见了猫似的,吓得撒开丫子就跑。朱标恨恨道:“孽障!你还有力气跑,看样子打还是没挨够!”朱元璋吆喝着:“还等什么,赶紧安排上!”下一秒,熟悉的鬼哭狼嚎,再次响了起来。就在这时,双对比系统声音再次响起。【经济上,朱绫缔造了一个与众不同。】【之所以用与众不同,而不是‘前所未有’或者‘前无古人’这些形容词,则是因为朱绫的盛世与以往的盛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元代文人张养浩在《山坡羊》一词中写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此之前的盛世,是皇帝的盛世,是权贵的盛世,是地主的盛世,唯独不是百姓的盛世。】【以无数人公认最强盛、最繁华、最富裕的开元盛世为例,但在大诗人杜甫眼中,却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农民收获一百斤粮食,要纳税二十来斤,再加上各种苛捐杂税,一下子超过百分之五十了,即便是赶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也是吃糠咽菜,很难顿顿都有粗粮,细粮更是想都别想,要是遇到灾荒年,易子而食,比比皆是。】【有位文人这样说,百姓,盛世之牛马,乱世之炮灰,可谓是一针见血。】【老百姓吃饱饭,就像未来朱绫开的爱龙仕卖的商品那样,属于奢侈品。】【对于整个封建时代来说,老百姓不饿死,这便是盛世。】【朱绫的大同盛世则完全不同,不是权贵地主的狂欢,而是老百姓的富足安逸。】【为了实现这一点,朱绫可谓是煞费苦心。】【朱绫做了三件大事,共同创造了盛世之基。】【第一件,土地全面国有化,老百姓分到了国家分配的土地,之前为地主打工,现在为自己干活,干劲十足,生产积极性空前强大。】【第二件,就是选育高产良种。】【土地改革和高产粮种之前已经提到过,这里就不重复了。】【现在重点要提及的是第三件事,成立专门的粮食机构,朱绫将其命名为‘龙储粮’。】听到这里,两个世界的人怔了怔。“龙储粮?”“顾名思义,就是储存粮食,那就是粮仓吗?”“粮仓很早之前就有了,每次秋收,总要弄个地方储藏粮食,家家户户都有,女帝成立这玩意做什么?”“嗨,瞎扯什么呢,女帝聪明盖世,深谋远虑,她成立‘龙储粮’,肯定有她的用意。”“这龙储粮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粮仓,否则女帝断断不会多此一举。”“龙储粮能成为盛世之基,定有不同寻常之处,大家认真看下去不就知道了。”【龙储粮是粮仓,却与一般粮仓不同。】【它的存在,并不是储藏粮食不变质,而是为了保障市场粮食供应,让每一个百姓都能牢牢端住自己的饭碗。】【民以食为天,只有把粮食问题搞好了,才能保障国家的稳定。】说着,画面一转,时间线重新拉到洪武一朝。洪武二十三年。这一年,辽东地区水热丰沛,百姓又一次迎来了大丰收。粮食丰收,自然是一件好事。家家都有几十亩地的百姓,自然喜笑颜开。欢喜持续了没多久,他们又发愁了。粮食产出那么多,辽东地区人口有限,根本消化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