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晚自习前的一段时间,国育新把同学们召集到教室里。

    他要说两件事:一是总结一下上周的情况,二是安排一下下周日举行篝火晚会的事。

    两条消息一宣布,特别是后一件事,立刻引起了全班同学热烈的响应,大家都兴奋得拍红了手掌。

    国育新示意大家肃静。他说,

    “凌老师进城去办事了,走之前让我先把咱们班上一周的工作总结一下。"

    "上一周总的情况是好的,卫生、纪律、早操我们班都名列年级前矛,看来保住周流动红旗是没问题的。我们应该继续努力,让它永远挂在我们初二(1)的门槛上!”

    同学们热烈鼓掌。

    国育新又说:

    “值得表扬的,是我们班上周破天荒地在校刊、广播站刊发了7篇文章,其中有3篇是关于凤凰山游记。写得不错,受到广泛的好评,特别是陈文的那一篇,还被语文教学组选为范文宣读,值得表扬。”

    同学们再次鼓掌。

    陈文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啧,小眼镜,低头干啥?”吴春雨朝陈文一挤眼睛。

    国育新瞪了吴春雨一眼,又继续往下说:

    “另外,学校校刊上周登发了6条我们班的好人好事表扬稿。其中4条与我们的志愿者活动有关:比如帮助孤寡残疾人做家庭义务劳动的王丹志愿者小组;帮助残疾同学修轮椅的常燕志愿者小组;凌老师还特别提出要对七天如一日打扫女宿舍厕所卫生的吴潇潇同学提出表扬。”

    "哗…"这阵掌声来得更激烈,同学们都把目光敬佩地转向了吴潇潇。

    吴潇潇的脸腾地一下红到了耳根,她只好把头深深地低了下来,但心里却是热乎乎的,心跳也迅速地加快了。

    国育新示意大家肃静。他又把目光移到徐放那里:

    “还有一位值得特别提出表扬的同学,他在星期天去镇里的时候,路上遇到一位母亲带着一位急病的孩子去医院,他们行走的很艰难。他上前问明情况后,便背起孩子,一路小跑,走了五百多米,把孩子送到医院,为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这位同学做了好事不留名,学校是从病儿家长送来的表信后才查到的。"

    "他,就是我们班的徐放同学!”

    “哗……”这次掌声更激烈,时间更长了。

    “老徐?有格局!”吴春雨更是兴奋地回头朝后座的徐放喊了一声,还高高地竖起大拇指头。

    突然间,吴春雨感到有点不对劲呀?

    怎么表扬这个,表扬那个,国育新就没有说到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