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轰!……”

    1635年7月21日,黎明前的青霭群岛北部峡湾(今格雷厄姆岛马塞特湾),笼罩在一层青灰色的薄纱之中,海面仿如一块冷峻的铅板般,波澜不惊。

    蓦的,三艘面露狰狞的武装商船冲破薄雾的面纱,缓缓驶入峡湾,在进抵海岸边数百的海面上缓缓停了下来。

    船舷一侧,炮窗早已打开,一门门火炮也被揭去了炮衣,黑沉沉的炮口如死神的眼眸,森然对准了海岸边的海达人营地。

    海达人的营地依山而建,数十座杉木长屋沿坡地错落排开,屋顶上覆盖着厚重的树皮和苔藓,在晨雾的轻抚下,宛如一群蛰伏的巨兽。

    十余艘独木舟整齐地排列在海岸边,船艏雕刻的雷鸟图腾在微光中森然欲飞。

    “准备炮击!”

    随着一声命令的下达,船舷一侧的炮船骤然喷出一团火焰,巨大的弹丸呼啸着撕裂雾气,砸向最外围的长屋。

    木屑与泥土立时飞溅,一座长屋的支柱在刺耳的断裂声中轰然倒塌,惊起一片惊恐的叫喊声。

    “再试试火箭弹。”

    炮击两轮后,舰队指挥官转头吩咐身边的信号兵。

    所谓火箭弹,是新华军工仿照大明水师所用“神火飞鸦”而制成,并在原有基础上加以优化和改进。

    这款火箭弹重量9.5公斤,箭长0.85米,直径8厘米,装有一根2.8米的平衡杆,射程可达800米,赫然就是缩小版的康格里夫火箭。

    不过,这款火箭弹尚属于试验性质的攻击武器,还未进行过任何实战。

    而且,囿于装药量较小的原因,不仅射程稍短,而且爆破威力也极为有限,主要是以其尾焰燃烧来杀伤敌人或者焚烧敌方目标。

    此前,这种火箭弹只经过了简单的海上和陆地试验攻击,证明对于大量木制目标具有非常有效的破坏作用。

    至于海上对战,那除非是对方舰船排成密密麻麻的作战阵型,或者距离己方战舰已近在咫尺,否则根本没什么准头,能不能击中对方,纯靠运气成分。

    此时,在进攻海达人的战斗中,几名海军作战人员便想趁机验证一番火箭弹对陆攻击的效果。

    谁让对方营地里有不少木质房屋呢!

    “放!”

    “咻!咻!咻!……”

    甲板上十余发火箭弹被相继点燃后,喷出一道道橘红色的火舌,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炫目的弧线,飞向了岸上的海达人营地。

    尽管有半数的火箭弹未能命中部落营地,但数支扎入长屋的火箭弹还是引燃了几团大火,让整座营地瞬间陷入更大的混乱之中。

    海达战士从燃烧的长屋中冲出,有的抓着弓箭,远远地朝海上奋力射出骨箭,有的提着木矛惶然无措,四处奔跑。

    他们的战吼声穿透了炮火,发泄着心中无尽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