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后,每一场冬雨都带来一阵寒意。经过连续两天的毛毛细雨,气温突然急剧下降,仿佛进入了寒冷的深冬。到了第三天,雨势逐渐加大,雨点从天空中倾泻而下,打在窗户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风也不甘示弱,从各个角落刮过来,肆无忌惮地侵袭着这个城市。湿冷的空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到异常的寒冷。这样的天气,最适合呆在家里,享受温暖的火炉或者热茶。福乐公主写完功课后,无法再在外面任意奔跑跳跃,于是便拉着临枫斋的宫女内侍一起躲在正殿里玩游戏。她的欢笑声回荡在整个临枫斋方圆半里内,如同春日般暖洋洋的阳光,给大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夏侯纾的伤势渐愈,已可自行走动,但她对平康公主的苦肉计仍然心有余悸,且心中还有诸多疑虑未消,因此用过晚膳后,她趁众人正忙于福乐公主要去洗漱的杂事,偷偷溜了出去。
临枫斋和瑤雪苑、拾萃阁等公主宫苑同在和光门内,但不在一个方位。独孤彻为了方便来看女儿,给福乐公主住的临枫斋更靠近和光门,与瑤雪苑也离得比较远,所以夏侯纾很快就出了和光门,撑着一把伞朝着明台殿那边去。
天色已暮,还下了雨,路上基本上没碰到什么人。通往明台殿的第一棵常青树上,她中午借着散步之机放上去的那朵小花还在。过了这么久,想必清容姑姑应该是看到它了。
夏侯纾静默地伫立在常青树旁,默默思索着一会儿见面的措辞。
在静静的等待中,天空逐渐变得阴沉,然后,如断弦的琴,雨水淅淅沥沥地洒落,每一滴都如玉珠般清脆地击打在雨伞上,那声音如同一首优美的交响曲,滴答作响,回荡在这座幽深的宫苑里。这清脆的响声在空气中荡漾,如微风中摇曳的风铃,又如山间流淌的溪水,它唤醒了沉睡的宫苑,给它增添了一份空灵与静谧。
雨水在青石板上跳跃,溅起一朵朵水花。每一滴雨都如同一位舞者,尽情地在空中跳跃,然后优雅地落在地面上。这些小小的水珠在地面上汇聚成小溪,流淌在宫苑的每个角落,给这座辉煌的宫城带来了一种湿润而清新的气息,历史的痕迹似乎被雨水冲刷得更加清晰。那巍峨的建筑、沉静的雕塑、蜿蜒的藤蔓,都在雨中展现出它们独特的魅力,宁静而神秘。
此刻,这座宫苑仿佛变成了一幅水墨画,那绵绵细雨如同一支画笔,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空灵的画面。每一滴雨都像是诗的一部分,共同编织出了一首关于这座宫苑的美丽诗篇。
出门之前,夏侯纾特意挑选了一件厚实的衣物。然而,夜晚的寒风夹杂着雨水的寒冷,毫不留情地侵蚀着她的衣襟和袖口,寒意逼人,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面对这样的无奈,她只能用一只手紧紧握住雨伞,另一只手则尽力将衣物拢紧一些,希望能抵挡住那狂暴的寒风。
大概等了两刻钟,花园深处终于出现了一个撑着油纸伞的身影,正是多日不见的清容姑姑。她缓缓地走出来,让人感到一种神秘而优雅的气息。她的出现,让这个阴雨连绵的日子也多了一份别样的色彩。
“姑姑。”夏侯纾唤了她一声,赶紧提着裙摆往前走了几步。离得近了,她才发现清容的状态似乎不太对劲,便问道:“你怎么了?”
清容礼貌地向她欠了欠身,方沙哑道:“这几日天气变化太大,我也不慎受凉染上了风寒,不过已经快好了,姑娘不必担心。”
这个天气确实容易受凉,而夏侯纾自从掖庭狱回来之后,也时常觉得冷,晚上盖两床被子都不能缓解。起初,她还以为是自己病了,或者感知有误,如今看来是真的冷。
“姑姑可千万要保重身子。”夏侯纾忧心道。在这深宫里,清容姑姑是目前唯一可以帮她的人了,如果清容也倒下了,那她以后遇到事可就真不知道该找谁帮忙了。
“多谢姑娘关心。”清容缓缓道了谢,轻声咳了几下,又问,“姑娘是想知道越国公和宣和郡主的情况吗?”
出事那天,清容就立马送消息出去了。夏侯渊夫妇收到消息后立即兵分两路,一边求见陛下,一边求见太后,奈何当时姚太后正在气头上,谁也没有召见他们夫妻。
第三天夜里,清容在常青树上看到一朵花,起初她很是诧异,还以为是被风吹上去的,毕竟知道这个暗号的人并不多,而彼时夏侯纾受了罚,还被关在掖庭狱里,应该是没有机会发出邀约。她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就一直留意着,结果来见她的竟然是静宜公主。
静宜公主除了转达夏侯纾在掖庭狱里让她带的话,并未多说其他。于是她再次想办法送消息出宫,结果竟然被陛下拦下了。
清容是明台殿的掌事姑姑,独孤彻就是她唯一的主子。她答应钟玉卿替她看着夏侯纾,偶尔传个话,帮个忙,是因为她欠钟玉卿一个人情,但人情终归大不过天命和职责。而且当晚独孤彻就亲自前往掖庭狱将夏侯纾接了出来,还带去了临枫斋医治,她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夏侯纾并不清楚清容姑姑此刻在想什么,准确地说,她从来就没有真正了解过清容。夏侯纾选择信任清容,完全是出于母亲的交代和之前打过几次交道后的印象。不过当下她除了相信清容,似乎也没有其他选择。
"自从我出事以来,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我曾尝试寄信出去,但无一例外都被拒绝了。至于外面的情况,我完全无法得知。“夏侯纾一边说一边思考,”按理说,我的父亲和母亲如果知道我的情况,一定会想方设法给我带个信。然而,这么久以来,我并未收到任何消息,这并不符合常理。姑姑可否替我指点迷津?"
“姑娘是公主的伴读,按照惯例,每月是可以写一封信回家的,至于姑娘为何送不出去信,我不说,姑娘也应该猜得出来原因。”清容微微颔首道,“另外,我听说宣和郡主这半个月来几乎日日递折子请求入宫见面,但都被姚太后拦下了。”
也就是说,母亲进不来,她的信送不出去,都可能是因为姚太后。
看来姚太后是铁了心要让她孤立无援啊。
不过,姚太后以为这样就能打压她,甚至要了她的命吗?
夏侯纾的伤势渐愈,已可自行走动,但她对平康公主的苦肉计仍然心有余悸,且心中还有诸多疑虑未消,因此用过晚膳后,她趁众人正忙于福乐公主要去洗漱的杂事,偷偷溜了出去。
临枫斋和瑤雪苑、拾萃阁等公主宫苑同在和光门内,但不在一个方位。独孤彻为了方便来看女儿,给福乐公主住的临枫斋更靠近和光门,与瑤雪苑也离得比较远,所以夏侯纾很快就出了和光门,撑着一把伞朝着明台殿那边去。
天色已暮,还下了雨,路上基本上没碰到什么人。通往明台殿的第一棵常青树上,她中午借着散步之机放上去的那朵小花还在。过了这么久,想必清容姑姑应该是看到它了。
夏侯纾静默地伫立在常青树旁,默默思索着一会儿见面的措辞。
在静静的等待中,天空逐渐变得阴沉,然后,如断弦的琴,雨水淅淅沥沥地洒落,每一滴都如玉珠般清脆地击打在雨伞上,那声音如同一首优美的交响曲,滴答作响,回荡在这座幽深的宫苑里。这清脆的响声在空气中荡漾,如微风中摇曳的风铃,又如山间流淌的溪水,它唤醒了沉睡的宫苑,给它增添了一份空灵与静谧。
雨水在青石板上跳跃,溅起一朵朵水花。每一滴雨都如同一位舞者,尽情地在空中跳跃,然后优雅地落在地面上。这些小小的水珠在地面上汇聚成小溪,流淌在宫苑的每个角落,给这座辉煌的宫城带来了一种湿润而清新的气息,历史的痕迹似乎被雨水冲刷得更加清晰。那巍峨的建筑、沉静的雕塑、蜿蜒的藤蔓,都在雨中展现出它们独特的魅力,宁静而神秘。
此刻,这座宫苑仿佛变成了一幅水墨画,那绵绵细雨如同一支画笔,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空灵的画面。每一滴雨都像是诗的一部分,共同编织出了一首关于这座宫苑的美丽诗篇。
出门之前,夏侯纾特意挑选了一件厚实的衣物。然而,夜晚的寒风夹杂着雨水的寒冷,毫不留情地侵蚀着她的衣襟和袖口,寒意逼人,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面对这样的无奈,她只能用一只手紧紧握住雨伞,另一只手则尽力将衣物拢紧一些,希望能抵挡住那狂暴的寒风。
大概等了两刻钟,花园深处终于出现了一个撑着油纸伞的身影,正是多日不见的清容姑姑。她缓缓地走出来,让人感到一种神秘而优雅的气息。她的出现,让这个阴雨连绵的日子也多了一份别样的色彩。
“姑姑。”夏侯纾唤了她一声,赶紧提着裙摆往前走了几步。离得近了,她才发现清容的状态似乎不太对劲,便问道:“你怎么了?”
清容礼貌地向她欠了欠身,方沙哑道:“这几日天气变化太大,我也不慎受凉染上了风寒,不过已经快好了,姑娘不必担心。”
这个天气确实容易受凉,而夏侯纾自从掖庭狱回来之后,也时常觉得冷,晚上盖两床被子都不能缓解。起初,她还以为是自己病了,或者感知有误,如今看来是真的冷。
“姑姑可千万要保重身子。”夏侯纾忧心道。在这深宫里,清容姑姑是目前唯一可以帮她的人了,如果清容也倒下了,那她以后遇到事可就真不知道该找谁帮忙了。
“多谢姑娘关心。”清容缓缓道了谢,轻声咳了几下,又问,“姑娘是想知道越国公和宣和郡主的情况吗?”
出事那天,清容就立马送消息出去了。夏侯渊夫妇收到消息后立即兵分两路,一边求见陛下,一边求见太后,奈何当时姚太后正在气头上,谁也没有召见他们夫妻。
第三天夜里,清容在常青树上看到一朵花,起初她很是诧异,还以为是被风吹上去的,毕竟知道这个暗号的人并不多,而彼时夏侯纾受了罚,还被关在掖庭狱里,应该是没有机会发出邀约。她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就一直留意着,结果来见她的竟然是静宜公主。
静宜公主除了转达夏侯纾在掖庭狱里让她带的话,并未多说其他。于是她再次想办法送消息出宫,结果竟然被陛下拦下了。
清容是明台殿的掌事姑姑,独孤彻就是她唯一的主子。她答应钟玉卿替她看着夏侯纾,偶尔传个话,帮个忙,是因为她欠钟玉卿一个人情,但人情终归大不过天命和职责。而且当晚独孤彻就亲自前往掖庭狱将夏侯纾接了出来,还带去了临枫斋医治,她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夏侯纾并不清楚清容姑姑此刻在想什么,准确地说,她从来就没有真正了解过清容。夏侯纾选择信任清容,完全是出于母亲的交代和之前打过几次交道后的印象。不过当下她除了相信清容,似乎也没有其他选择。
"自从我出事以来,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我曾尝试寄信出去,但无一例外都被拒绝了。至于外面的情况,我完全无法得知。“夏侯纾一边说一边思考,”按理说,我的父亲和母亲如果知道我的情况,一定会想方设法给我带个信。然而,这么久以来,我并未收到任何消息,这并不符合常理。姑姑可否替我指点迷津?"
“姑娘是公主的伴读,按照惯例,每月是可以写一封信回家的,至于姑娘为何送不出去信,我不说,姑娘也应该猜得出来原因。”清容微微颔首道,“另外,我听说宣和郡主这半个月来几乎日日递折子请求入宫见面,但都被姚太后拦下了。”
也就是说,母亲进不来,她的信送不出去,都可能是因为姚太后。
看来姚太后是铁了心要让她孤立无援啊。
不过,姚太后以为这样就能打压她,甚至要了她的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