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无法加载

    如今,完颜娄室虽然已死,但完颜娄室的两个儿子,同样能征善战,尤其是他的长子完颜活女。

    在完颜活女的统帅下,凭借着西北路招讨司深厚的底蕴和灵活的游击战术,屡次化险为夷,让大元军头疼不已。

    就在两国大军对峙,决战一触即发之际,金国朝堂之上却掀起了轩然大波。

    权臣完颜宗磐,面对大元帝国的汹汹来势,竟主张通过议和来换取短暂的和平。

    完颜宗磐慷慨陈词:“大元皇帝以仁厚著称,多年未动刀兵,其志不在灭我金国。此番战事,皆因粘罕等将领屡次侵扰大元边境,积怨成仇。如今,讹里朵、斡鲁补、阇母等将领已落入大元之手,若我们再将粘罕一家送出,以示诚意,再辅以重礼,定能平息大元之怒,化干戈为玉帛。”

    完颜宗磐此言一出,立即遭到了完颜宗干的强烈反对。他言辞犀利地指出:“斡鲁补、讹里朵、阇母等人,皆为我金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大元皇帝囚我族男子,掠我族女子,此仇不共戴天。身为宰相,不思为勇士们报仇雪恨,反而要将粘罕一家送入虎口,此举何异于自毁长城!”

    完颜宗干的愤怒并未能阻止朝堂上的争论。

    完颜宗隽以沉稳的语调表示:“宰相之言,虽有无奈,但前线战报频传,大元军勇猛善战,我军恐难以匹敌。为保宗庙社稷,暂且委曲求全,待平定内乱,再图后计。”

    而完颜昌的亲弟弟完颜勖更是直言不讳:“若此举对我金国有利,我等岂能因私废公?”

    然而,主战派的声音并未因此而减弱。

    有大臣提议:“国内契丹、汉人民心浮动,若大元军来袭,必将引发动荡。但大元军虽气焰嚣张,我军亦非等闲之辈。陛下可退回泰州,亲率大军平定余睹之乱,再分兵四路,合围大元军,必能将其一举歼灭。”

    另一大臣则主张坚守上京:“上京乃国之根本,若失守,则天下动荡。应坚守上京,收拢民心,待勤王之师到来,则内外夹击,大元军必败无疑。”

    完颜宗干则提出了更为深远的见解:“昔日契丹百万大军压境,赵宋王朝面临灭顶之灾。然宋真宗在寇准等忠臣的劝谏下,毅然亲征,最终大破辽军,收复失地。今日我金国亦面临相似困境,陛下应效仿宋真宗,御驾亲征,以振军心,定能克敌制胜。此事宜速,不可缓也。”

    完颜亶的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他深知完颜宗干亦非省油的灯,那双贪婪的眼睛背后,隐藏着对权力的无尽渴望。

    然而,在这宫廷的漩涡中,完颜亶能依靠的,唯有名义上的父亲完颜宗干。

    完颜亶心里明镜似的,完颜宗干让他亲自率军出征,无非是想借此机会为他树立威信,为将来从完颜宗磐手中夺回皇权铺路。

    权衡利弊之后,完颜亶终是点头应允,决定亲自披挂上阵。

    完颜亶即刻下令草拟亲征诏书,诏令有司迅速集结兵马,整装待发。

    同时,完颜亶任命完颜宗宪为亲征行营副使,赋予其临机专断之权;完颜银术可、完颜勖则担任参谋官,辅佐他制定战略。

    然而,就在这一片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金国东部战区,也即金东京地区,一场关乎两国命运的决策悄然酝酿。

    金国朝廷增援盘锦城的各路大军已悉数到位,完颜昌统帅的数十万大军中,骑兵占据了绝大多数,其数量几乎是大元军的两倍有余。

    在野战之中,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击力无疑是致命的,更何况大元军并未龟缩于坚城之内,而是摆出了决一死战的姿态。

    完颜昌望着眼前的军队,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

    完颜昌坚信,与岳飞所部的大元军决战,他有着必胜的把握。

    这份信心不仅来源于完颜昌对自身实力的自信,更源自于麾下将领们的狂热支持,尤其是那些与大元帝国有着深仇大恨的高丽军和草原强盗塔塔儿部,他们日夜催促完颜昌发起决战。